瑞士時間銀行

瑞士時間銀行

 

大家在能力有餘時「存」自己的時間

前提是充滿善意與自發性的對他人付出

 

❄一位留學瑞士留學生,對瑞士這個國家的觀察:

在瑞士留學期間,我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房子。

房東克莉絲蒂娜是一位67歲的獨居老太太,

退休前在一所中學當教師。

瑞士的養老金非常豐厚,足以讓她在晚年衣食無憂。

但令人費解的是,她居然找了一份“工作”

——照顧一位87歲高齡的獨居老人。

我問她是不是因為錢才去工作的。

她的回答令我意外:“我去工作並不是為了錢,

而是把我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

等到我老得不能動了,就可以支取了。”

 

第一次聽到“時間銀行”的概念,

我感到十分好奇,向房東太太刨根問底。

原來“時間銀行”是由瑞士聯邦社會保險部開發的一個養老專案

——人們把年輕時照顧老人的時間存起來,

等到將來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顧時,再拿出來使用。

申請者必須身體健康、善於溝通和充滿愛心,

每天有充裕的時間去照顧需要幫助的老人,

其服務時數將會存入社保系統的個人帳戶內。

 

房東太太照顧的獨居老人叫利薩。

她每週去利薩家兩次,每次花費兩個小時,

用來幫助老人購物、整理房間,

帶老人出去曬日光浴,陪老人聊天等。

按照協定規定,在她服務期滿一年後,

“時間銀行”會將她的工作時數統計出來,

並發給她一張“時間銀行卡”。

當她需要別人照顧時,可以憑著手裡的“時間銀行卡”

去“時間銀行”支取“時間和時間利息”,

在資訊驗證通過後,

“時間銀行”會指派義工到醫院或她家中照顧她。

 

有一天,我正在學校上課,

房東太太打來了電話,說她擦窗子時從凳子上摔了下來。

我連忙請假回去,把她送進醫院診治。

經醫生檢查,房東太太的腳踝骨裂了,需要臥床一段時間。

正當我準備向學校申請假期回家照顧她時,

房東太太告訴我,不用為她擔心,

她已經向“時間銀行”提出了支取申請。

果然,兩個小時不到,

“時間銀行”就派了一名護工前來護理房東。

在之後的一個月裡,那名護工每天都來照顧房東,

陪她聊天,給她做可口的飯菜。

 

在護工的精心照顧下,房東太太很快就恢復了健康。

康復後的房東太太,又向“時間銀行”申請照顧兩名老人,

她說,她打算趁自己還很健康的時候多存點時間在“時間銀行”,

等到自己老得不能動的時候,再支取出來使用。

 

如今,在瑞士,用“時間銀行”養老已蔚然成風,

這不僅為國家節約了養老開支,還解決了一些其他的社會問題。

很多瑞士民眾都非常支援這種養老方式,

瑞士養老機構調查結果顯示,

有一半以上的瑞士年輕人也希望參加這類養老服務。

瑞士政府還專門立法支持“時間銀行”養老。

 

摘自:網路文章

 

相關影片:

獨立特派員 第579集 (瑞士時間銀行-民間自主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FsZswl690

影片敘述
《官方發起篇》
因應人口老化而照顧資源有限,和鼓勵更多資深公民投入社會服務,許多國家嘗試用非金錢的時間交換服務創造多贏,也就是在台灣俗稱的時間銀行,台灣好幾個縣市也在實施。其實這類構想並非獨創,但如何設計讓民眾認同,永續經營才是關鍵。

除了台灣持續在努力,在歐洲的瑞士,時間銀行已經被視為國民年老後,除勞保年金、私人儲蓄、私人醫療保險外,第四種安老支柱。主責者覺得銀行容易讓人窄化為僅僅是利益交換,其實這制度背後隱含的是更寬廣的互助精神。聖加侖市是積極投入的例子。


《民間自主篇》
人口七萬的瑞士聖加侖市採取由政府設立擔保金進行時間銀行的實驗計畫。但瑞士其他城市考量民情和設立初衷,也有其他不同的方式。例如由民間主導,集合行政和醫療社工等專才,政府資源只是多重募款來源之一,用於草創階段而已,之後這個由民間主導的時間銀行就可以靠會員制獨立運作。初步評估一個城市只要會員達到一千人以上就能自給自足。希望未來的長照服務多些人和人的連結,而不是被窄化為金錢對金錢的交易,更不是政治對政治的交換。
文字周傳久
攝影鄭仲宏

TOP